close
數算一下, 竟然十多年過去了...
紐約, 第一次出國、第一次看歌舞劇、第一次在國外演戲、第一次搭地鐵... 好多的第一次, 在這個五光十色的城市裡。
當時在劇團裡工作, 紐約行是因為劇團接到了文建會的邀約, 到紐約台北劇場 *1演出。劇場的導演, 至今對我而言都是最重要的一個老師, 讓我擔任其中多媒體播放的工作, 戲開排前, 卻因為其中一個演員的父親過世, 我成了演員。 無論如何, 因為這個邀約, 因為導演的厚愛, 成就了這一次特別的旅行。
這趟旅程大致是這樣的, 我們有 3 場演出 (還是 5 場... 想不起來週末的下午有沒有演出了...), 演出前要裝台、彩排, 所以從抵達到完成整個演出行程大約是 1 個星期。文建會給每個工作人員的補助, 就是這個星期的食宿還有來回的機票。
好不容易到了紐約, 我們當然不能這樣光演出就回來!所以, 我們自己負責接下來的食宿費用, 多留一個星期。
這前後兩個星期, 打開了我的眼睛!
此行正事是演出, 除此之外, 最重要的事就是看戲。一得空, 馬上把正在上演的、買得到票的、必看的戲列出來, 然後一一擠進時間表裡, 接著趕場、買票、看戲。兩個星期不到 14 天, 排除第一天抵達時已經是晚上了, 再加上 2 個晚上裝台、彩排, 3 天演出, 中間去 "大都會博物館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現代藝術美術館 MoMA"、吃喝玩樂、逛街買書, 還有去同性戀酒吧 *2的 "活動", 我也統統沒有缺席。我總共看了 11 齣戲!
這 11 齣戲, 打開了我的心, 給了我全然不同的視野!
第一齣看的戲, 是高中時就聽到會背的 "歌劇魅影 Phantom of the Opera"。絕美的舞台場景 — 地下水道燭台間撐篙、歌劇院歌舞, 炫目的舞台技術—從鏡中現身的 phantom、走往地下水道的樓梯、Raoul 一躍而下煙霧中的陷阱門、墜落的水晶燈, 還有歌聲... 原來, 歌舞劇這麼令人目眩神迷!
除了 "Phantom of the Opera", 還看了 " 吉屋出租 Rent"、"The Life"、"The Scarlet Pimpernel", 還有對我來說最重要的 "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
看 phantom 對當時的我來說, 是美夢成真, 看 Les Mis 則是意料之外的深沈的震顫!
"悲慘世界" 是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知悉的故事 (當時讀的版本譯名是 "孤星淚"), 應該是小學二年級上下就看到滾瓜爛熟了。當時讀的是改寫過、給孩子看的版本, 看過幾回我自己已經不記得了, 只是記憶裡的那本書長得破破爛爛的。聽過 "悲慘世界" 這個故事的人一定知道, 這是個龐大複雜的故事!別的不說, 光是牽涉到的地點及時間的過往, 就足以讓剪裁故事的劇作家、設計場景的舞台設計、講故事的導演頭痛很久很久吧 (我自己正在努力讀沒有裁切過版本, 光想就頭痛)!
這戲, 第一場講主角尚萬強 Jean Valjean, 從監獄被釋放到最後受到主教感化, 決心新生。光一個旋轉舞台加上簡單的幾張桌椅, 就把此人披星戴月、辛苦趕路、受盡排擠, 最後重見曙光的旅程, 深刻、清楚的傳達出來。之後的戰爭也是, 此劇最大的 "景", 就是這個堡壘 (barricade)。光這個可以分成兩半的 barricade, 加上旋轉舞台與演員的表演, 就道盡了戰爭的慘烈、青年的犧牲... 那樣的令人顫抖的悲哀。而後面警長 Javert 跳河自殺的跳法, 與前一天 phantom 裡從高空一躍而下的 Raoul 相較, 不但一點都不遜色, 反倒更是令人驚艷:原來還可以這樣跳呀!!
"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 讓我看見:這樣龐大深沈的故事, 可以用這樣簡單、有效的方式講得這麼撼人!
除了音樂劇, 當然還看了不少戲, "ART"、"The Chairs"、"羅密歐與茱莉葉 Romeo and Juliet", "高加索灰欄記 The Caucasian Chalk Circle" 等等。還有不知道該算哪一種的 "The Blue Man Show"。
"The Blue Man Show" 極富盛名, 3 個藍人, 又敲又打, 大汽油桶、小水桶、顏料水、螢光燈、衛生紙, 啥都可以敲、啥都可以玩, 全場玩得不亦樂乎。這戲, 我們是某天演出結束, 連妝都沒卸, 男主角快速把身上剛自殺完黏糊糊的血漿擦一擦, 換了衣服就衝出劇場趕計程車去看的。大伙兒狂奔出劇場時, 剛看完戲離開的部份觀眾, 還一臉狐疑的對我們指指點點。
此外, 前述的這些戲, 也是每一齣都重重地敲著我的心。
"ART" 一個場景, 3 個中年男人, 一幅全白的畫, 就講了 2 小時的精彩故事 *3。
"羅密歐與茱莉葉 Romeo and Juliet", 4 個大男生、幾個 Cube (劇場排練常用的木箱), 在一個地下室裡的小劇場演出。觀眾坐的也是 Cube, 甚或直接席地而坐, 坐得一點都不舒服。但, 這是我看過最精彩的羅密歐與茱莉葉 *4!
而 "The Chairs", 最後從舞台上四面八方噴射而出的各色椅子, 則完全是令人目不暇給的震撼!
最後, "高加索灰欄記 The Caucasian Chalk Circle" 是在辣媽媽實驗劇團 La MaMa 的劇場中看的演出, 靈活多變、什麼都可能的說故事方法... 除了感動和佩服, 還是感動與佩服。而從紐約回台北後的一個月, 在改建前的台北體育館中看到另一場截然不同的, La MaMa 的 "特洛伊女人 Trojan Women" *5。這是另一場神奇的演出, 但提這事是因為, 這場演出的兩個主要演員之一也是高加索灰欄記中的演員, 一個月間, 在地球的兩端, 見到同樣的演員演出兩個截然不同但同樣感人的戲, 好奇妙呀!
紐約行, 10 多年過了, 老話當年不知是否代表著這 10 多年來我沒有太多長進...
不過無論如何, MoMA 裡莫內 Monet的睡蓮 Water Lilies、一齣齣的戲、歌舞劇, 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星星一顆顆落到眼前、掉在心上一樣。無論是否因為當時的我根本就是土包子一個, 這趟旅行, 的確改變了我的生命。
一趟特別的旅行... 它是的!
*******************************************************************************
*1 查了一下, 不確定多前年演出的劇場是否就是這個...
*2 這個雖然不是此文的重點, 但不提一下很難過。這同性戀酒吧裡的工作人員, 尤其是吧台裡的酒保... 天呀, 每一個都帥到沒有天良!而且幾乎都是只穿一件釦子裝飾用的的襯衫, 或是光穿一件小短褲... 有機會去紐約的人, 想看帥哥, 絕對絕對不要錯過同性戀酒吧 (這個註不知會不會變成本文的最大重點 XD)!!!
*3 紐約行的 5 年後, 果陀劇場取得劇作家的翻譯演出授權, 於 2003 年演出 ART, 全劇靈魂 — 3 個中年男人, 是沒話講的一時之選:金士傑、顧寶明和李立群。此劇的台北的誕生, 便是起源於前此行所見的這場演出。
*4 雖然我看過的版本沒幾個, 不過... 這戲真的, 精彩!!
*5 這個戲演員和觀眾都站在體育館的中間, 站著看戲。全劇沒有 "語言", 或者說, 沒有我們聽得懂意思的 "語言", 也幾乎沒有道具, 演員和聲音、音樂的力道... 至今難忘。
紐約, 第一次出國、第一次看歌舞劇、第一次在國外演戲、第一次搭地鐵... 好多的第一次, 在這個五光十色的城市裡。
當時在劇團裡工作, 紐約行是因為劇團接到了文建會的邀約, 到紐約台北劇場 *1演出。劇場的導演, 至今對我而言都是最重要的一個老師, 讓我擔任其中多媒體播放的工作, 戲開排前, 卻因為其中一個演員的父親過世, 我成了演員。 無論如何, 因為這個邀約, 因為導演的厚愛, 成就了這一次特別的旅行。
這趟旅程大致是這樣的, 我們有 3 場演出 (還是 5 場... 想不起來週末的下午有沒有演出了...), 演出前要裝台、彩排, 所以從抵達到完成整個演出行程大約是 1 個星期。文建會給每個工作人員的補助, 就是這個星期的食宿還有來回的機票。
好不容易到了紐約, 我們當然不能這樣光演出就回來!所以, 我們自己負責接下來的食宿費用, 多留一個星期。
這前後兩個星期, 打開了我的眼睛!
此行正事是演出, 除此之外, 最重要的事就是看戲。一得空, 馬上把正在上演的、買得到票的、必看的戲列出來, 然後一一擠進時間表裡, 接著趕場、買票、看戲。兩個星期不到 14 天, 排除第一天抵達時已經是晚上了, 再加上 2 個晚上裝台、彩排, 3 天演出, 中間去 "大都會博物館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現代藝術美術館 MoMA"、吃喝玩樂、逛街買書, 還有去同性戀酒吧 *2的 "活動", 我也統統沒有缺席。我總共看了 11 齣戲!
這 11 齣戲, 打開了我的心, 給了我全然不同的視野!
第一齣看的戲, 是高中時就聽到會背的 "歌劇魅影 Phantom of the Opera"。絕美的舞台場景 — 地下水道燭台間撐篙、歌劇院歌舞, 炫目的舞台技術—從鏡中現身的 phantom、走往地下水道的樓梯、Raoul 一躍而下煙霧中的陷阱門、墜落的水晶燈, 還有歌聲... 原來, 歌舞劇這麼令人目眩神迷!
除了 "Phantom of the Opera", 還看了 " 吉屋出租 Rent"、"The Life"、"The Scarlet Pimpernel", 還有對我來說最重要的 "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
看 phantom 對當時的我來說, 是美夢成真, 看 Les Mis 則是意料之外的深沈的震顫!
"悲慘世界" 是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知悉的故事 (當時讀的版本譯名是 "孤星淚"), 應該是小學二年級上下就看到滾瓜爛熟了。當時讀的是改寫過、給孩子看的版本, 看過幾回我自己已經不記得了, 只是記憶裡的那本書長得破破爛爛的。聽過 "悲慘世界" 這個故事的人一定知道, 這是個龐大複雜的故事!別的不說, 光是牽涉到的地點及時間的過往, 就足以讓剪裁故事的劇作家、設計場景的舞台設計、講故事的導演頭痛很久很久吧 (我自己正在努力讀沒有裁切過版本, 光想就頭痛)!
這戲, 第一場講主角尚萬強 Jean Valjean, 從監獄被釋放到最後受到主教感化, 決心新生。光一個旋轉舞台加上簡單的幾張桌椅, 就把此人披星戴月、辛苦趕路、受盡排擠, 最後重見曙光的旅程, 深刻、清楚的傳達出來。之後的戰爭也是, 此劇最大的 "景", 就是這個堡壘 (barricade)。光這個可以分成兩半的 barricade, 加上旋轉舞台與演員的表演, 就道盡了戰爭的慘烈、青年的犧牲... 那樣的令人顫抖的悲哀。而後面警長 Javert 跳河自殺的跳法, 與前一天 phantom 裡從高空一躍而下的 Raoul 相較, 不但一點都不遜色, 反倒更是令人驚艷:原來還可以這樣跳呀!!
"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 讓我看見:這樣龐大深沈的故事, 可以用這樣簡單、有效的方式講得這麼撼人!
除了音樂劇, 當然還看了不少戲, "ART"、"The Chairs"、"羅密歐與茱莉葉 Romeo and Juliet", "高加索灰欄記 The Caucasian Chalk Circle" 等等。還有不知道該算哪一種的 "The Blue Man Show"。
"The Blue Man Show" 極富盛名, 3 個藍人, 又敲又打, 大汽油桶、小水桶、顏料水、螢光燈、衛生紙, 啥都可以敲、啥都可以玩, 全場玩得不亦樂乎。這戲, 我們是某天演出結束, 連妝都沒卸, 男主角快速把身上剛自殺完黏糊糊的血漿擦一擦, 換了衣服就衝出劇場趕計程車去看的。大伙兒狂奔出劇場時, 剛看完戲離開的部份觀眾, 還一臉狐疑的對我們指指點點。
此外, 前述的這些戲, 也是每一齣都重重地敲著我的心。
"ART" 一個場景, 3 個中年男人, 一幅全白的畫, 就講了 2 小時的精彩故事 *3。
"羅密歐與茱莉葉 Romeo and Juliet", 4 個大男生、幾個 Cube (劇場排練常用的木箱), 在一個地下室裡的小劇場演出。觀眾坐的也是 Cube, 甚或直接席地而坐, 坐得一點都不舒服。但, 這是我看過最精彩的羅密歐與茱莉葉 *4!
而 "The Chairs", 最後從舞台上四面八方噴射而出的各色椅子, 則完全是令人目不暇給的震撼!
最後, "高加索灰欄記 The Caucasian Chalk Circle" 是在辣媽媽實驗劇團 La MaMa 的劇場中看的演出, 靈活多變、什麼都可能的說故事方法... 除了感動和佩服, 還是感動與佩服。而從紐約回台北後的一個月, 在改建前的台北體育館中看到另一場截然不同的, La MaMa 的 "特洛伊女人 Trojan Women" *5。這是另一場神奇的演出, 但提這事是因為, 這場演出的兩個主要演員之一也是高加索灰欄記中的演員, 一個月間, 在地球的兩端, 見到同樣的演員演出兩個截然不同但同樣感人的戲, 好奇妙呀!
紐約行, 10 多年過了, 老話當年不知是否代表著這 10 多年來我沒有太多長進...
不過無論如何, MoMA 裡莫內 Monet的睡蓮 Water Lilies、一齣齣的戲、歌舞劇, 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星星一顆顆落到眼前、掉在心上一樣。無論是否因為當時的我根本就是土包子一個, 這趟旅行, 的確改變了我的生命。
一趟特別的旅行... 它是的!
*******************************************************************************
*1 查了一下, 不確定多前年演出的劇場是否就是這個...
*2 這個雖然不是此文的重點, 但不提一下很難過。這同性戀酒吧裡的工作人員, 尤其是吧台裡的酒保... 天呀, 每一個都帥到沒有天良!而且幾乎都是只穿一件釦子裝飾用的的襯衫, 或是光穿一件小短褲... 有機會去紐約的人, 想看帥哥, 絕對絕對不要錯過同性戀酒吧 (這個註不知會不會變成本文的最大重點 XD)!!!
*3 紐約行的 5 年後, 果陀劇場取得劇作家的翻譯演出授權, 於 2003 年演出 ART, 全劇靈魂 — 3 個中年男人, 是沒話講的一時之選:金士傑、顧寶明和李立群。此劇的台北的誕生, 便是起源於前此行所見的這場演出。
*4 雖然我看過的版本沒幾個, 不過... 這戲真的, 精彩!!
*5 這個戲演員和觀眾都站在體育館的中間, 站著看戲。全劇沒有 "語言", 或者說, 沒有我們聽得懂意思的 "語言", 也幾乎沒有道具, 演員和聲音、音樂的力道... 至今難忘。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